返回

纳米崛起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四百三十章 虚拟会议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黄修远听了不少业内专家的发言,也没有发现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案,永远距离五十年的可控核聚变,可不是在开玩笑的。

  这一次核能座谈会,除了讨论新一代裂变堆的标准、技术方向,就是讨论核聚变的一些问题。

  虽然国内目前解决了能源问题,无论是传统的化石燃料,还是新能源,都发展得非常快。

  但是未来的事情,现在连黄修远也不敢保证,西方国家会不会提前点出可控核聚变技术。

  可控核聚变作为开启下一个时代的门票之一,一旦哪个国家掌握这个技术,必然会引发连锁反应。

  为了确保优势,国内绝对不允许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落后。

  这也是这一次座谈会召开的目的,希望可以讨论出一些明确的路线,推进可控核聚变的发展。

  只是理想有多丰满,现实就有多骨感。

  黄修远记忆中,人类第一座商业可控核聚变发电站,是2053年投入使用的鲁省威海核电站。

  虽然威海核电站号称可控核聚变,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的商业化,其Q值一直卡在15附近,直达他被袭击那一年,Q值还是在15附近徘徊。五11文学

  当时国内已经有了常温超导技术,反应温度也可以提升到8.4亿摄氏度,还掌握了粗糙的等离子体运行规律模型。

  但是中子照射这个致命问题,却迟迟不能解决,反应堆内壁的抗中子材料,最长只能坚持17天,就必须停机更换。

  而其他零部件,也会因为中子照射,出现脆化和变性变形,3~8个月就要更换零件。

  如此一来,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就要三天两头停下来更换零件,频繁的开机停机,导致Q值一直无法提升上去。

  而不断更换材料,带来的成本叠加,更是让人感到绝望。

  当时的米国,也在2057年建立了一座实验核聚变反应堆,Q值同样卡在15附近。

  至于没落的西洲、露西亚,连建造实验反应堆都犹豫不决,毕竟当时的核聚变发电站,平均每度电的生产成本,是20~30华元左右。

  这个成本,就算是有举国体制的华国,也有些吃不消,就更别说资本主义国家了,
第四百三十章 虚拟会议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