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万界圆梦收割机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章分身无数(10100字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桂花树下有着一方石桌和几张石凳,朝上的一面光滑似镜,看得出来,它们经常有人光顾,被磨得油光似亮。

  此时,天还没有大亮,晨曦中,那赤色的大日躲在云层下面跃跃欲试,似乎是想着一跃而出。

  房子内室的大门被突然敞开,一名少年走了出来,伸了伸懒腰,活动了一下手脚,便在这院子里打起了拳来。

  盏茶的功夫后,少年收拳而立,长长的呼出一口气,肉眼可见的白色气箭往前方喷射出数尺之远,良久才消散。

  少年自然是陈恒之。

  一个月前,是陈恒之十五岁生日,也就是在这一天,他终于破除胎中之谜,觉醒前世宿慧。

  陈恒之这才知道,原来,这一滴血来到了《阳神》世界。

  他转世来到这个世界已有十五年之久,这一世的身份是一个乡绅地主之家的少爷,父母早亡,只留下陈恒之一人在世,他的便宜父母去世前,留下有数百亩玉京城郊外的上好田地和几间店铺,足够陈恒之的生活所需。

  觉醒了宿慧之后,昨日的种种已如过眼云烟,而且,这世的父母已早亡,省却了无数因果牵连。

  如今他所处的地方是玉京城,大乾王朝首都京师,皇帝名为杨盘,太师洪玄机。

  关键是这个世界的主角,太师洪玄机之庶子洪易,今年也是十五岁,两人乃是同年。

  同年,乃是同一年考中秀才、举人或者是进士的人,就叫同年。

  以他们现在的年龄来看,显然只是秀才同年。

  再过一段时间,就是开春的恩科,若是考中了,就是举人老爷,才有资格参加金秋的会试。

  自从觉醒了宿慧之后,陈恒之便取代了地主家的少爷,每日里遵循着原有的行动轨迹,读书,打拳。

  读书,读的是四书五经,经史典籍。

  打拳,打的也不是什么神功绝技,而是随心所欲,想怎么打就怎么打。

  他不出去乱跑,也不图谋什么神兵利器、绝技秘典。

  到了陈恒之如今的层次,这些低等世界的东西对于他来说,与路边的芥草无异,用处不大。

  觉醒了宿慧之后,这具分身的修为已经在慢慢恢复,在剧情前期可以自保无疑,况且,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,慢慢的自然可以恢复原有的真仙修为。

  因此,这一个多月来,在周边人的认知里,陈家少爷还是那个只会死读书的酸秀才,并没有透露出什么异样。

  陈恒之先是去后院洗漱,再在厨房舀了一碗稀饭,就着咸菜吃了起来。

  这个家里,只有陈恒之一个人。

  每日里吃食用度,都是自己亲自动手。

  毕竟太祖说过,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。

  吃过早饭,再将碗筷洗净,陈恒之从书房中拿出一本春秋,施施然的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,看起了书来。

  这样的日子虽然单调,却又充实。

  …………

  如此日复一日,很快,半个月过去了。

  这一天,陈恒之还是如往常般早起,打了一趟拳之后,又吃过早饭,回到书房中,走到书桌前,将书桌上面的笔墨纸砚以及科考凭证、糕点等物品,仔细的一样一样装在了考试箱中。

  提着木箱,陈恒之走出了院门,将院子锁上之后,他向着科考的地点出发。

  此刻的大街上,已经是人潮涌动,从他们的打扮来看,都是赶去应试的秀才和随身书童。

  玉京城乃是天下第一大城,又是天子脚下,文风鼎盛,每次参与科考的人员都比地方州府要多得多。

 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人群,陈恒之庆幸自己选择了步行前往,否则要是雇佣一辆马车的话,指不定就被堵在半道上动弹不得。

  待他慢悠悠走到贡院的时候,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。

  贡院前面,全部是身穿“兵”字号服,手拿长枪,跨腰长刀,分两排笔溜儿站直的士兵,个个威武雄壮,庄严肃穆,给人一种大气都不敢出的味道。

  这些还属于普通人范畴之内的秀才们,一个个噤若寒蝉,没人敢随便大声说话。

  此时,秀才们正排成一条长队接受士兵们的搜身,陈恒之上前两步,排在队伍的最后面,等待着兵丁们的检查,是否有夹带私藏。

  不论是哪个世界,哪朝哪代,上位者对于选拔人才之事,都是异常的看重,对于那些抄袭舞弊者,轻则剥夺科举资格,终身不得应试,重则人头落地,以儆效尤。

  贡院前面的兵士们都是仔仔细细的,搜寻每一个应试者的全身上下每一个角落,头发根,腋下,胸前,便是连**也不放过。

  等轮到陈恒之的时候,都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时辰,太阳正散发出浩大的能量,晒在人身上温暖而又柔和。

  轮到陈恒之时,他只是一个眼神下去,检查他的兵士便草草的检查了一下他的行李,就挥手让他进去。

  陈恒之拎起箱子,走进贡院,迎面而来的是供奉在正中央的几尊上古圣人像。

  这些圣人像高冠长衣,脸色平和而刚毅,表情木衲,虽然都是泥胎塑成,但却带有浓郁的浩然正气,普通的阴神鬼怪若是敢闯入这里,绝对会被这天地正气震得魂飞魄散。

  陈恒之只是看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,按常理来说,学子们进来之后都要先行膜拜圣人,以期保佑科考晋级。

  陈恒之却没有这样做,他怕等会稍稍行礼,这些泥塑木胎会承受不住,爆炸开来。

  四阶真仙的一礼,便是普通的小世界都承受不起这么大的因果,更何况区区几个木像,哪怕他们本人在世,也绝对是灰飞烟灭的下场。

  找到了自己的考场编号,陈恒之打开木门走了进去,将笔墨纸砚取出,便静静的打量起周围的环境。

  这个考场号子就好像一个栅栏,有木板、雨棚、椅子,考生就是在这里面考试,考试期间,不允许随便出入。

  “考举人要待上一整天时间,等下次考进士,就要待三天了,一些体质弱的,还真不一定能承受得住,不说环境有多艰苦,单单这心里压力,估计就能压垮很多考生。”

  前世的陈恒之参加高考时,尚处于悲伤中,浑浑噩噩不知外界的纷纷扰扰,平常在手机上,亦是经常看到有学生承受不了压力,而跳楼的新闻出现。

  现代社会尚且如此,惶论是在一考定终生的古代了。

  因此,他完全能够想像得到,对于普通人而言,这种级别的考试压力有多大了。

  到了巳时整,考生全部入场,考场关门落锁。

  主考官带着几个副主考走了出来,宣读了考场纪律,无非是不得抄袭、不得喧哗等等。

  小吏们提着竹篮,开始分发试卷、草稿纸,陈恒之接过考卷,看都不看,直接放到一旁。

  他不紧不慢的打开竹筒,倒了些清水在石砚中,拿起墨条,便开始磨墨。

  随后,陈恒之才拿起试卷,看了起来。

  这一看之下,陈恒之顿时大失所望,试卷中,共计有帖经二十道、墨义二十道、经义一道。

  简单来说,帖经便是现代语文考试的填空题,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,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。

  墨义便是简答题,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,考生只要熟读经文和各类注释文字就能回答。

  经义,和华夏历史上的策问相似,也就是写作文,考官随意写出一句话,考生便要根据所学知识,进行论述。

  对于陈恒之来说,也就是最后的经义稍微有些难度,其他的填空题、简答题之类的简直是易如反掌。

  至于为什么说经义有难度,因为这玩意没有标准答案,批改时全看考官的心情,以及答案是否符合考官的喜好。

  这特么坑爹呢!

  不过,陈恒之并不是很在乎科举的结果,他只是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,因此,他并没有纠结这件事,而是拿起考卷便开始作答。

  “唰唰唰唰!”

  毛笔不停的书写,题目一道一道的完成,很快,不到一个时辰,前面的帖经和墨义便全部做完了。

  陈恒之看着这次科举中,经义的题目:礼以行义,义以生利。

  陈恒之记得,这两句话出自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,全句是:礼以行义,义以生利,利以平民,政之大节也!

  释意乃是:礼用来推行道义,道义用来产生利益,利益用来使老百姓太平,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的准则。

  看起来很简单。

  然而,它被当作经义的题目,当然不会是这么简单,要求的是解读这句话的经义,发挥自己的见解,文中阐述自己的思想道理。

  陈恒之稍微思索一番,心中便有了答案,拿起笔就毫不犹豫的开始书写,下笔如飞,洋洋洒洒,不到一盏茶时间,便已写完。

  数千字写完之后,眼见还不到中午,其余的秀才们还在咬着笔杆子苦思冥想。

  陈恒之微微一笑,这种古代科考的感觉,给他一种很是新奇的感受,不知为何,他竟然不是很讨厌这种考试的感觉。

  让他仿佛回到了前世的时候,每次考试完后,期待着有个好成绩,父母那开心的笑容。

  只可惜,再也看不到了。

  以前的他,除了修炼之外就是修炼,像是上了发条的时钟一般,无时无刻不在运转。

  经历了一次他从不曾体验过的古代科考,陈恒之感觉自己的心境似乎有了一丝提升。

  虽然考试时间是整个白天,但过了中午之后,就已经允许交卷了,只是不能离开考场,需要等待考试结束,才能一同离开。

  将卷子交上之后,陈恒之便无所事事的坐在座位上,到处打量着此次考试的考生,其中有位考生,倒是落入了他的眼眸中。

  此人一身白色秀才长服,儒雅的气息中倒是内敛着一股武者才有的磅礴血气,虽然武道修为还不高,但在他这种十五六岁的年龄,倒也算得上是文武全才。

  陈恒之神识一扫,发现了对方试卷上的姓名——洪易,他顿时了然,难怪气势不凡,给他一种天然的好感,原来是此界的气运主角,虽然如今气运还不强,但已经能简单的影响到一些大人物对他得观感了。

  或许是感应到陈恒之的注视,正在努力作答的洪易突兀的打了个冷颤,四下张望了一眼,紧了紧身上的长衫领口,又低着头,开始作答。

  见到这一幕,陈恒之嘴角微微翘起,这可真的是太有趣了,心里想着这一回的人生体验到底是当一回送宝老爷爷呢,还是当一回反派与主角对着干呢?

  原著中,洪易对真理、对道的追求是偏执的,在道的面前,什么亲人,什么父亲、舅舅、母亲之类的通通可以全部牺牲。

  当然,小说是小说,现实是现实。

  此时还是剧情初期,陈恒之决定再观察观察再说,反正不急。
第1章分身无数(10100字)(3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